- 2022-07-17
在伊犁:只有冬天的村庄
周玉红记忆里的伊犁,每个冬天都会下没过膝盖的雪。在大雪后独有的静谧空灵中,天地间只剩下惊心动魄的蓝和令人目眩神迷的白,一切物体的轮廓都变得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7期 - 2022-07-17
月亮门
虹珊每次翻月亮门,春燕都要托我一把,好像她是李天王,我是她手里的小塔。真是没办法,她高我矮,她胖我瘦,偏偏月亮门的开口处与我胸口齐高,作为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7期 - 2022-07-17
老街和图书馆
小蒲那家老图书馆在县城最繁华的那条街上,藏在沿街的一排房子里。说是最繁华的街,也不过是有一两家卖卡带的音像店、满墙满地都是碟片的影碟出租店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7期 - 2022-06-23
泡脚夜谈
19岁那年,我认识了徐式文老先生,并拜他为师。之后的好多个夜晚,我们就像在黑森林中偶遇的迷路人,在他那间单身宿舍里,以文学为柴,点起一堆小小篝火,相互取暖。彼时正值经济大潮初起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6期 - 2022-06-23
走了30里卖桃子
小时候,桃子是我唯一能吃到的水果。家乡只种桃树,家家户户、房前屋后,都有几棵桃树。我家门前有一棵很老的桃树,每年我都会担心它是不是还活着。一到春天,我每天都要去看它是否发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6期 - 2022-05-23
面对面两列火车
一 初中时,我和麻晓是那种一看到作文题目'我的好朋友某某"便会毫不犹豫地想到彼此的朋友。初中女孩的友谊,有点像爱情的雏形,连课间上厕所都要你等我、我等你。因为每天形影不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5期 - 2022-05-23
美人难过酸嘢摊
一 气候使然,岭南地区四季瓜果蔬菜丰盛。高温多雨的日子里,酸嘢成为令人们口舌生津的慰藉之物。酸嘢,岭南方言,'嘢"意为'东西",故'酸嘢"是指腌制后带微酸味的瓜果蔬菜。应季的杧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5期 - 2022-05-23
等一场夏日的雨
一 三伏天,最期待的就是一场大雨。老人们都从家里搬了小马扎出来,坐在桥洞里乘凉,边摇扇子边说:'这是谁拿盖子把咱庄盖住了吗?也不刮风下雨,热死个人。"原本绿油油的树叶耷拉着脑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5期 - 2022-05-23
大姨的市井和江湖
一 小时候,我有个误解,以为大姨是这个世界上最能干的女人。她的兄弟姊妹们,我妈少言寡语,大舅有点儿结巴,小姨虽然爱说话,但都是车轱辘话来回说;而大姨说起话来,既有强势的观点输出,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5期 - 2022-05-23
老陈其人
一 老陈进门,提着左一包右一袋,东西都是从附近新开张的一家超市采购的。那家超市地段稍偏,生意冷淡,老陈不忍,遂把家里一应采买都移至那家超市。家里原本有其他超市的充值卡,让他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5期 - 2022-04-21
栗子炒鸡
事已至此栗子炒鸡—这是一只鸡在沂蒙山的宿命。吃了一夏天的肥虫,在一个浪漫的秋天,小鸡们乐呵呵地在山中溜达觅食时,姥姥的一只大手抓住它们,放血脱毛,斩块腌制,一气呵成。姥姥在山后面养了一山的鸡,什么时候想吃,随手去抓一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4期 - 2022-04-21
邂逅迪斯科的那个黄昏
曾颖五姐是我们外西街的时尚担当。我这辈子见过的第一支口红、第一副蛤蟆镜、第一条牛仔裤和第一台录音机,都是从她那里看到的。五姐只比我们大几岁,因此,她身上散发着的是我们能够理解并认同的美。这种美,一半来自她姣好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4期 - 2022-03-17
春分纪事
苏轼给惠崇所画《春江晚景》题诗:“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。”惠崇是北宋大画家,工画鹅、雁、鹭鸶,尤工小景,善为寒汀远渚、潇洒虚旷之象。《春江晚景》现已不存,但苏轼之诗以文字形式,留存了这份春意。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3期 - 2022-03-17
思想碎片
作为亲历者,这十几年走过来,我自己和国家都发生了许多变化。我们可以用简约的方式呈现开闭幕式,让全世界和我们在一起。所以我认为这次冬奥会开闭幕式跟2008年最大的不同,就是文化自信,我们放下了包袱,完全放松自己才可以浪漫。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3期 - 2022-03-17
乌龟市的烩面
距我家一里远,有条小街,叫五桂寺,是县城西面几个乡入城路的汇聚口,异常热闹。此地是否原有一座长着5棵桂花树的寺庙,已不可考,乡人更喜欢叫它'乌龟市"。乌龟市曾有一个供销社门市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3期 - 2022-03-17
村里来了风匣匠
深秋了,黄叶飘得满街都是,入夜,村里来了修风匣的、修瓦罐的,吆喝声此起彼伏。那时的农村,如果没有匠人走来动去,就如同机器缺了个铆钉,无法正常运转。新三年,旧三年,修修补补又三年。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3期 - 2022-03-07
南方有嘉木
陈创彬春天切切实实地在这儿了。那么春天是在哪一刻到来的呢?或许是第一朵木棉花开的那一刻。那天,我到20公里外的海边看水鸟。过了东里桥闸,有一段路要沿着义丰溪走,那棵高大的木棉就矗立在溪边。刚上海堤便遇到一小群叉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2期 - 2022-03-07
台阶上的外婆
枨不戒这次见到外婆,她老了很多。在堂屋的最深处,靠近厨房的过道旁,外婆躺在竹制的椅子上,手里缓缓摇着一把蒲扇,直到我走到她面前,她才看到我。我出生后一直不被父母喜爱,6岁以前都是在外婆身边长大的,在这座老屋里,我在乡野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2期 - 2022-03-07
立春:拾“星星”的孩子
王选我们去拾地软(即地皮菜)。三五孩童,吆喝着出门。那时,乡下还没有塑料袋、铝盆,我们手中或提竹篮或拿布袋,从柴垛中抽出一根葵花秆作为长矛,模仿电视剧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人物,胯下骑一根玉米秆,互相拼打厮杀。葵花秆断了一根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2期 - 2022-03-07
掰馍记
蟠桃叔我有一个“饭友”,叫老寇。老寇从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后开了家艺术培训学校,位于莲湖公园附近,生意很红火。老寇挣钱之余,还有人生追求,一有空就往农村跑,采风,搜集民歌。我做记者时,在一个活动中认识了老寇。老寇是活动负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2期 - 2022-02-24
学会与苦难相处的方式
曾颖40岁之前,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人生很苦,贫穷的童年、压抑的青年和挣扎的中年,总能举出几个鲜活的例子来自我感动一番。最典型的几例,一是幼时缺零食,望糖而不得,偷吃药片上的糖衣,搞得满身过敏起疹子;二是家中无电,常点煤油灯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1期 - 2022-02-24
取暖记
蟠桃叔小时候,我住在淳化这个山沟里的小县城。冬天,北风呼呼地刮,没暖气,取暖需要烧煤,生火炉。那时都住筒子楼,一家人挤在一间房里,空间狭小,一个火炉供热,基本可以熬过冬天。一入冬,我们就从木板床底下把收好的炉子和洋铁皮的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1期 - 2022-02-24
吃面的艺术
事已至此姥爷吃面特别快,准确地说,不是吃面,是“喝”面。他“喝”面就跟要去打仗一样,挽起袖子,端起碗,几口就解决一碗面。面条从来不在嘴里做过多停留,总是急匆匆地经过喉咙,还没来得及跟喉咙打个招呼,就坐着筋斗云到胃里了,真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1期 - 2022-02-24
外婆的馒头
禹虹有段时间我迷恋上了烤酸面包,不但自己过足了瘾,而且还要送给朋友一起分享。几乎每隔3天,我就要打开烤箱,完成我的酸面包制作仪式。掐指一算,我大概连续半年一直在重复制作这种食物,乐此不疲。在那半年中,我居然半点儿都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2年1期 - 2022-01-29
放鸭子的人
枨不戒湖北是千湖之省,半里之内必有溪流湖泊,乡下养鸭子的人很多。走在路上,经常能看到鸭子横穿马路。一大群鸭子,好几百只,摇摇晃晃地从路基下的草丛里钻出来,大摇大摆地爬上马路,一边呱呱地叫,一边排成方阵过马路,毫不畏惧,仿...
《读者·原创版》2021年12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