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惧骄阳,向光生长
在认识彭帛之前,我对“特长生”的认识中有一条偏见“鄙视链”——会乐器的学生似乎比会画画的学生更灵动,而那些在我的印象中因终日训练被晒得黝黑的体育特长生,是最令我头疼的群体。因为他们总表现出一副对学习满不在乎的样子,在课堂上不是睡觉就是捣乱,一点儿也不符合我心中对“美好少年”的设定。
但彭帛是个例外:除了身材挺拔,他几乎没有半点儿体育特长生的影子,文气且清秀。最初对他有印象,源自他与众不同的打招呼方式——别的学生在走廊遇到老师,都是简单地问一声好或者干脆害羞地跑掉,唯有彭帛每次都朝老师做鬼脸……集齐7个他不同风格的鬼脸后,我去他的班主任那里了解到更多他的信息:9班的班长,体育特长生,主攻足球,文化课成绩也不算太差。
我仔细回想着他在课堂上的表现:身为班长,多数情况下行事低调,但管理班级的方式比较“简单粗暴”,同学们都有些怕他。用大家的话说就是“彭帛凶起来跟变了个人似的”,为此我还挺困惑——这跟那个爱做鬼脸的调皮男生是同一个人吗?不久后的一个小插曲让我意识到,其实我完全不了解他。
那天我在9班上课,彭帛一直在和前后桌的同学分享自己即将外出比赛、不用上课的喜悦,半个教室的人受他影响,闹哄哄的。他作为班长,没有严以律己,所以我罚他下课后到办公室帮我登记小测验的分数。
结果,他耍了个小聪明,偷偷把自己试卷上选择题的答案改成全对,没想到被我一眼识破。我忍到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都下班走了,才举着卷子问他:“彭帛,你为什么要改选择题的答案,还改成全对?”
不出所料,他的第一反应是一脸无辜地否认:“没有呀。”
我忍不住笑了。当我站在成年人的视角“俯瞰”这个15岁少年拙劣的小把戏时,责怪之余,我不禁感慨:原来看似成熟的他也不过是个少年,拥有专属少年的自作聪明与自以为是,所作所为符合年龄特征。但撒谎和造假是原则问题,身为老师,我自然要对他进行严肃批评。同时,我也忍不住反思:我居然第一次意识到,即便他已经被贴上“班长”“体育特长生”等标签,还是不足以弥补他在学习成绩上缺失的自信。
见我揭穿他,彭帛不好意思地挠着头;我怕伤他的自尊,于是没再多说什么,只帮他把试题分析了一遍。他认真地记起了笔记。好不容易讲完,临出门时,他一步三回头,最后憋出一句话:“老师,其实选择题我做错了4道……”
到底还是没说实话——明明错了6道,太小瞧“老谋深算”的我了吧!
我觉得彭帛不笨,品性上也并不油滑,他可以变得更好——假如有人多帮助他的话。
于是,那次小测验后我没有讲评试卷,而是装作很随意地让课代表把试卷发下去,然后把标准答案公布出来,让学生们自己对照着改错。
学生们左顾右盼、窸窸窣窣,毕竟不管大考小考,但凡批了成绩,他们一定要四处对比:你多少分?我比你高吧?谁考第一?谁没及格?
只见涨红了脸的彭帛正在被一堆同学围观——
“哇,班长考得这么好!”
“彭帛,你的选择题全对!咱们班是不是只有你全对?”
“你抄的吧?比课代表都考得好!”
没错,登记分数时,他偷偷改过的答案、改过的分数,我原封不动地保留了。
我站在讲台上任由大家讨论,平日里身为班长的彭帛总是一副凶巴巴不好惹的模样,此刻却被同学们多面夹击,这场面还真是难得一见。他向我投来害羞且惊慌的目光,我先是假装没看到,感觉对他的“惩罚”差不多了,才让学生们安静下来,开始上课。
那天之后的彭帛像变了一个人。
身为体育特长生,需要经常外出参加比赛,每天有固定的训练时间。原本可以有充分的理由来逃避写作业和晚自习,但彭帛的时间管理做得非常好,他不仅按时交作业、几乎没耽误过上课,而且从那天起,再也没有扰乱过课堂纪律,甚至还在课堂上皱着眉头努力听讲——虽然我知道,以他的基础,上课听得再认真也很难一下子跟上,但至少他为自己可能发生的蜕变开了个好头。
正巧,学校开始实施“帮扶临界生,责任到个人”计划,我把自己的帮扶对象定为彭帛。所谓“帮扶”,不仅要求老师负责自己的学科,还要全方位地帮助目标学生,提升学生的全科成绩。于是,每天课间及放学后的时间,几乎都被我用来“接待”彭帛了。一开始,他问的都是一些很简单的题目,我耐心地为他解答,好在他悟性高,许多基础知识点讲一遍他就理解了。余下的时间,被用来苦攻对他来说最难以理解的数学;而我为了帮他补习,也不得不重拾令人头痛的二次函数……
那段时间,除了课本知识,彭帛问我最多的问题便是:“老师,你说我能考上大学吗?现在补习还来得及吗?”每次我都不置可否,即使我心里知道他考上大学应该没问题。因为我相信,除了考上大学这个目标,他还有无限潜力,只要他不懈怠,就能塑造更好的自己。
很快,彭帛的努力得到了回报——在一模考试中,他的政治成绩位居全班第二!要知道,以前他的政治成绩可是全班倒数第二的水平。为了鼓励他继续努力,我特意送给他两支记号笔,他受宠若惊:“老师,这笔看起来挺贵的,你可千万别为我破费啊!”
令我意外的是,他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大大咧咧,而是有着非常细腻柔软的一面。比如,我去上课忘记拿水杯,他会帮我倒好水放在讲桌上;我被学生气得够呛,是他欲言又止,最终鼓起勇气安慰我;我腰肌劳损复发,他第一时间帮我拿膏药……有一次,我正伏案工作,眼前突然闪过一个人影,桌上多出一块巧克力,抬头,只听到他小声说了句“老师,给你的”,又留下一句“哎呀,上课了”,便匆忙跑开。我对着那块小小的巧克力,乐了半天。
渐渐地,彭帛也会在我面前流露出脆弱敏感的情绪。少年的烦恼真是谁也逃不脱:在彭帛的世界里,“体育特长生”和“班长”是他仅有的保护壳,一回到家,他就会变成不敢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。据说,他的父母对他格外严厉……
他隔三岔五地换QQ签名,一会儿是“今生的心碎开始了”,一会儿是“从此我将不畏惧任何事情”——看来,青春期会产生的各种情绪陆续降临在他身上。
看到这些,我好像明白了,为什么我对彭帛的一点关心会得到他尽其所能的回报:他在最渴望被关注的年龄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解和包容,却总被寄予成为男子汉的厚望;他的脆弱和彷徨往往被忽视……
有时想想,是不是每个男孩子的少年时代都是这样粗糙地度过的?
如果说和彭帛的相处给了我什么收获的话,那就是我重新认识、了解了体育特长生。原来他们并不像我之前想的那般不学无术和空洞乏味,反而非常热情、宽容、有大局意识。不少体育特长生的志向很浪漫、富有激情:有人想成为第二个刘翔,有人视篮球为生命,还有人坚信自己能带领国足冲出亚洲、走向世界……
我本以为,彭帛和他的小伙伴们一样,也有一个明确的、与运动相关的梦想,没想到,我对他的了解还是太浅了——他铆足了劲儿要考上大学,背后的真正动机竟然是想甩掉“体育特长生”的标签……
“老师,你说我现在好好学习,能考上一所好大学吗?我不想再踢足球了。当初是我爸替我选择当体育特长生的,但我好像并不是真心喜欢足球,甚至有时会憎恨它,都是踢球害得我学习成绩不好。”
“那你有其他喜欢做的事情吗?”“我爸说,以后让我跟他学习经商,不过我还没想好。”
我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,只说:“不着急,先做好眼前最重要的事情。至于你真心热爱的、擅长的领域,只要你愿意,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。”
他专注又似懂非懂的神情,带着少年的热切与懵懂。而我更希望无论到什么时候,他都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名体育特长生——可能他自己都没有觉察到,艰苦的体能训练早已磨炼出他坚忍的意志,对胜利的渴望也促使他在面对学业上的挫败时不会轻易投降。有时,恰恰是被动的选择让我们造就了逐渐掌控主动权的自己。其实,那些走过的路,每一步都算数。
我相信,不用我揭晓答案,总有一天他自己会明白。
(右右摘自《时代青年·哲言》2022年第1期,与鱼图)
上一篇:我曾偷偷喜欢过“坏男生”
下一篇:与女儿共读《三国演义》
本站所有文章、数据、图片均来自互联网,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。
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。邮箱:dacesmiling@qq.com
谢鹤醒 已更新 16 篇文章
推荐阅读